当前位置:声带角化症 > 声带角化症治疗 > 年9月10日晨读案例分享手皲裂富 >
年9月10日晨读案例分享手皲裂富
年9月10日晨读案例分享:
一、刘素芹师兄求助:
手皲裂富贵手
女,50岁,患手皲裂二十余天,曾用扎木穴治疗,有时连续扎,有时隔天扎,配合曾老师给的方法:煮开姜水放上(酿造白醋我加十几滴)泡手。
今早曾老师纠正醋加毫升,一瓶毫升分4次用完。每次用毫升。用姜水泡手后不用擦干手,马上抹佑三酸软膏。
吴泽双师兄建议:用佑三软膏擦手,让手经常湿润,渗透到皮肤内。并举例她用佑三酸软膏后的效果。得了手皲裂富贵手要有耐心。坚持擦佑三酸软膏。
蓝晖师兄建议:手足皲裂是体内湿气重,浊水多排不出。要排浊水,通过运动或排尿减少身体内的浊水,再补充身体里的好水。建议用饮用水泡花生米一夜,第二天早上略发出芽,这样会有维生素C产生,花生里的油少了。嚼服这花生米就会补充身体里面的好水,一天十几颗,吃上一个月或半载,手脚的皲裂不知不觉会好了。
黄山水师兄建议:坚持艾灸,按余浩老师的一气周流来灸,并举例分享,她的手从小皲裂,是家族遗传,就是用艾灸调理好的,气郁则在身体内化火,灼烧皮肤,使皲裂,使皮脱,把身体经络灸通了,让身体内的气,该升升,则降降,回到一气周流,圆柔和谐的状态,身体就很舒适了。先天的也可以根治。
馤香师兄建议一气周流针方:左手合谷透后溪右手后溪透合谷,注意缓慢进针,特别是劳宫处不要扎透。
真是得病容易去病难,小小的问题困扰了我这么多天,我是很抱希望的,每每看到爱人做家务生疏的样子,我的手又不敢沾凉水还特别的疼痛,心里非常酸楚,通过上面这么多师兄的分享,更增加了我根治手皲裂的信心。感恩这个有爱的大家庭,感恩刘晓伟老师搭建这么好的平台,感恩!感恩!感恩!
二、吴泽双师兄分享:
葛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以春季采集,块肥,质硬,切面粗糙,充满粉状者为质佳。味甘,性平,无毒。葛根处处有之,江浙尤多,花名葛花,子名葛谷,根制粉名葛粉,捣汁名葛汁,均入药。
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主下利,十岁以上。
主治项背强也,旁治喘而汗出。
普通二钱至六钱。
多用反伤胃气,升散太过也,丹溪曰己见红密点,不可服葛根升麻,恐表虚反增斑烂。
葛根为解热之剂,与麻黄桂枝同为伤寒要药。然麻黄发汗解表,乃解太阳皮表之邪以退热:桂枝发汗解肌,乃调和营卫解肌腠之邪以退热。麻黄治表实(汗不得出)(毛孔闭锁),桂枝治表虚(汗出恶风),而葛根发汗,主治则在病将由太阳而入阳明,热甚或呕或痢,必须汗出以解之,此三药之发汗不同之处。
捡去杂质,劈成0.6-1厘米厚长条块,去灰屑即得。
对于葛根的认识,后世注重于归经,如张元素谓:通行足阳明经。《本草新编》谓:入胃,又入肺;《本草求真》谓:入胃,兼入脾。《药物分剂》谓: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等。还注重于辨病和结合西医研究,而认为功用主治是:"升阳解肌、透疹止泄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斑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因而对其作用有不同理解。
通过经方常用方证分析可知,经方应用葛根,主要本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方证反复应用,对其药物特点认识渐渐深刻、具体、明确。其治疗“身大热”,有了明确的病位概念,即在太阳表,其解表的功能特点是解肌,胡希怨先生认为葛根治"大热......诸痹”,以其“是一味清凉性的解肌药,而尤具治疗项背拘急作用”。因在解热作用而有治项背强几几、痉急作用。
经方方证的反复实践,促进对葛根药物的进一步认识,如《神农本草经》中葛根无治下利的记载,《伤寒论》葛根汤、葛根芩连汤方证中增加了治下利记载。不过要注意的是,对治下利,亦是在表阳证时出现下利方可用之,表阴证下利、典型的里证下利(不论是阴证、阳证)皆不能用葛根。
特别要注意的是,葛根单味药,因其味甘,平,解肌解表治项背强几几及下利属表阳证即太阳病者,但伍以附子、干姜等可用于治疗表阴证即少阴病,胡希恕先生常以葛根汤加附子等,治疗感冒、痹证等,可参考有关论著。
药证发挥
葛根主治项背强、下利而渴者。
项背强是一种从后头部至后背的僵硬感、凝重无力感,有时范围可达到腰骶部同时多伴有肩背部或腰腿活动受限。作为客观指证,是局部肌肉(斜方肌、背阔肌、头颈夹肌、提肩胛肌、菱形肌等)僵硬、隆起,医生用手按压肩背部及背柱两侧,有凝结挛急感,同时病者可诉疼痛。除上述情况以外,头面部肌肉的痉挛麻痹,项背部皮肤的改变,如粗糙厚实、皮肤角化、色素沉着、痤疮、毛囊炎、扁平疣等,也是“项背强”的延伸。另外,由于头项胸背相连,患者出现的头晕、头痛、头重、思维迟钝、吐词不清、疲劳、嗜睡、视力听力减退、重影、鼻塞以及胸闷痛、气上冲胸、腹痛等,也可以看作是“项背强”的延伸。
下利,即腹泻。《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与阳明合病的“自下利”,用葛根汤,葛根量为4两,但用于“利遂不止”的葛根黄苓黄连汤,葛根则用至8两。可见下利的程度越严重,葛根的用量越大,所以,葛根证的识别必须看下利的有无。下利有轻重之分,轻者,仅为大便溏薄,次数增多;重者,为泄泻不止。
葛根治渴,古代经验甚多。《太平圣惠方》单用葛根捣汁饮服,治疗消渴烦躁,皮肤干燥。又方取葛根粉同粟米煮粥食,治疗胸中热闷,渴而烦躁。《古今医统》用葛根配天花粉等治疗消渴肾渴,日饮石水者。《普济方》单用葛根煮散频服,治小儿热渴不止。张元素认为“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本品配生黄芪、生山药、生鸡内金等,治疗消渴。
以上的项背强痛、下利以及口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合一体,只是三者的程度各有偏重而已。例如,或仅头痛项强而下利,或仅下利而渴,而头项强痛不明显,或口渴而项背强痛等。
仲景使用葛根必配甘草,主治头项腰背强痛拘挛。如有烦热下利者,配黄连、黄芩;如有恶寒无汗,则配麻黄、桂枝,如有肌肉痉挛拘急疼痛,则配芍药。葛根用量较大,通常在4~8两。后世应用有g以上者。大量时,需先煎取水,再入其他药物。
传统经验,葛根均有升发的功效,如误用或过大剂量服用,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烘热、牙痛、便秘、胸闷、心慌等。
常用配方
(1)葛根30g,黄芪30g,川芎15g,桂枝20g,赤芍20g,生姜3片,红枣12枚(黄煌本人经验方)。
应用:
本方多用于中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其证多见头痛头晕,舌质紫黯,下肢水肿、肌肉松软者。不少糖尿病患者、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腰椎病、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耳鸣、视网膜动脉阻塞、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患者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2)葛根20g,桂枝10g,芍药10g,麻黄10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12枚《伤寒论》葛根汤)。
应用:
本方是温和的发汗剂。对项背强痛而无汗恶寒、大便溏薄者尤为适合。流行性感冒、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痢疾、咀嚼肌痉挛症、颞颌关节症、颈肌风湿症、肩凝症、梨状肌综合征、周围性面瘫、颈椎病、鼻炎、中耳炎、牙痛、皮肤病有应用机会。本方还具有轻微的兴奋作用,对于感冒等导致的精神不振、思睡等有效。
(3)葛根40g,黄连15g,黄芩15g,甘草10g(《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应用:
本方多用于治疗糖尿病、急性肠炎、痢疾等。加大黄,可治疗血压增高引起的头痛、期前收缩、颈椎病等,也可用于牙周脓肿、口腔溃疡等。本人尚用于醉酒酗酒后出现的腹泻、头昏、口苦口渴等。本方的应用以体格壮实而头昏痛、项背强、面红、烦躁、失眠、脉滑数、舌黯红苔黄者。此外,大多患者伴有腹泻或大便不成形。
特别鸣谢田嘉宇、庄惠文、魏丽云、吴泽双等参与资料的搜集、整理、排版、校对、分享等工作,感恩!
将今天晨读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人,回向给我们的祖国,祝福所有人都健康快乐吉祥每一天,也祝福我们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天下无疾。
整理:胡燕;编辑:黄小米;审核:张静萍。
祝您乐享健康长寿感谢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