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声带角化症 > 声带角化症症状 > 美容知识不同病因导致的rdquo痤疮 >
美容知识不同病因导致的rdquo痤疮
为方便更多同修了解“养生禅修”的教学和文化理念,我们摘录了部分弘南老师的讲课音频分享如下,请扫码打开:
师兄们好,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人为追求“美好容颜”不惜一掷千金也是人之常情。懂点中医的人都知道有句话是”有诸内必形于诸外”。当我们内在气血充盈,阳气充足,外在的美才会更加真实和历久弥新,而这是多少化妆品都替代不了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各种内外在因素的聚合之下,很容易产生皮肤问题,其中最让人叫苦不迭当属”痤疮”,又称“青春痘”、“痤疮”、“酒刺”、“暗疮”等。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临床以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这种疾病青春期多见,但也不完全受年龄的限制,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病。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粉刺就是这样发生的。只要毛孔不堵塞,痘痘就不会轻易冒出来。由于毛囊口被阻塞,毛囊管腔狭窄,形成缺氧状态,使毛囊内的厌氧菌大量增生,导致人体代谢失衡。人体启动炎症介质,粉刺变红,就成了我们经常说的痘痘。
很多人会误以为长痘痘是“上火”了,于是简单粗暴地喝清火药,结果一点都没有起效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身体搞得更加差。中医以辩证思维看待“病”,虽然外表都表现出来“长痤疮”,但是由于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提醒长痘痘的朋友们千万不可以随便喝清火药“祛痘”!像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丹皮,赤芍,玄参,浙贝母,蒲公英,等这些药材都属于清热解毒,或者是清热凉血的药,对治“实火”没有问题,却不可以来治疗“虚火”。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本来偏寒(常伴随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等症状),阳气不足,气血亏虚的女性朋友来说,长痘痘时不明病因就盲目“降火”,服用寒凉药只会适得其反。
治疗痘痘,女性注意调月经。事实上痘痘只是个表象,你用再多那些皮肤的搽剂也只是掩盖皮肤表面的问题。痘痘虽然在皮肤,但它是现象,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人体内部的内分泌紊乱,中医不叫内分泌紊乱,而是五脏的阴阳失调。治疗痘痘,首先是治肾,其次是治脾胃,最后才是治肺。
一、不同病因对应的痤疮
中医在临床上将痤疮分:湿热症,内毒血热症、血虚风燥症。
湿热症、一般油性、丘疹型,治宜抑菌为主。痤疮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凉性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热性水果应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排毒食品。
具有治疗痤疮功效的中药有:生地、藏红花、丹皮、赤芍、玄参、栀子、蝉蜕、连翘、野菊花、陈皮、白芷、金银花等。
肺热引起的痤疮,宜清泄肺热。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
宜用: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黄芩、栀子等,以清泄肺胃之热。肺胃热清,脏腑通利,痰湿散结,则粉刺得以消除。
血热引起的痤疮,治宜凉血清热。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面部潮热明显,女性还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舌红,脉细数等。
常用药材:生地、黄芩、蒲公英、皂刺等,因人、因症加减施方。
胃热引起的痤疮,治宜清泻胃肠。胃热痤疮,多由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物,使肠胃燥结,中焦积热,郁于面部皮肤而致。其症面部丘疹,状如粟米,能挤出白粉样油状物,间有黑头粉刺,以口周为多,亦可见于背部与前胸,且常伴有口干口臭,饮食较多,舌燥,喜冷饮,大便秘结,脉沉实有力等。
常用药材:生地、三仙、生白术、陈皮等,因人、因症灵活施治。
二、痤疮的病理病因
人的面部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镜子。痘痘的产生主要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中医学研究表明:痤疮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中医认为,面鼻及胸背部属肺,本病常由肺经风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过食肥甘、油腻、辛辣食物,脾胃蕴热,湿热内生,熏蒸于面而成;或因青春之体,血气方刚,阳热上升,与风寒相搏,郁阻肌肤所致。西医对痤疮病理病因的认识:内分泌功能失调,雄性激素分泌增多或相对增高,刺激皮脂腺肥大增生,分泌油脂量增多。具体诱因:(可对照自身情况一一检查)
1.神经精神因素(如情绪亢奋、精神紧张,易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从而诱发痤疮)。
2.饮食因素(偏嗜麻辣、油腻、海鲜、油炸等类食品及烟草)。
3.大便不畅,有便秘者:大便干燥不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致毒气上升,毒素上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声音嘶哑,皮肤油腻,诱发痤疮、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等。
4.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作息规律不良,长期熬夜等行为);烟、酒等嗜好因素。
5.环境因素:包括空气、土壤、水、食物、噪音、射线等污染,经常使皮肤处于一种紧张的防御状态,皮肤新陈代谢减慢,造成皮肤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痤疮。
6.化妆品因素:长期滥用化妆品,刺激皮脂腺、加速毛囊角化和堵塞,从而诱发痤疮。
7.药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药物性雄激素或类激素)。
8.个体因素:如月经不调、工作劳累、休息欠佳、青春期、不当的皮肤护理和皮肤病治疗以及不注意皮肤生理卫生等,也是导致痤疮的因素。
三、痤疮生长部位分析
前额:表示心火旺、血液循环有问题,与过于劳心伤神有关;亦代表肝脏排毒功能不佳,与体内积聚了毒素有关。此时期的患者脾气比较不好,宜多睡觉,多喝水,尽量少饮用酒精类饮品。可多饮菊花茶,有助清热解毒,对呼吸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敏感亦有帮助。
鼻梁:有可能脊椎骨出现问题,应该速找医生检查。除此之外,油脂分泌过盛、缺水也都是主要因素。多喝清水,多吸收维生素B2、B6也可使症状得到改善;或多用温水加牛奶清洗面部。
鼻头:长在鼻头处,表示胃火旺,或消化系统异常。若长在鼻头两侧,就可能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宜找医生检查。
鼻翼:新陈代谢不佳,鼻翼附近会出现黑头、干纹和皮肤破裂,可用植物精油按摩,效果不错。
脸颊:表示肺部功能失常。症状为经常出现双颊浮肿、毛细血管爆裂这些现象,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不足之故。
嘴唇:嘴唇脱皮、冒痘痘、溃烂等现象表示需要多吸收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
嘴角:嘴角爆裂与铁质不足有关,应多吃苹果、青菜等。
下巴:表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系统失调,女孩子在下巴周围长痘痘与月经不调有关。
胸前及背后:胸前与背后的皮脂腺分布数量仅次于脸部,因此有些人虽然不长在脸上,但胸前及背部的痘痘却很严重。
四、预防痘痘(痤疮)的最好办法,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痤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太阳下暴晒:经常被阳光直晒不仅有紫外线的伤害,也会令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活跃,阻塞毛孔,加速发炎。所以一定要作好防晒工作。
2.碘质:含碘高的食物(如紫菜)等,在痤疮期间应尽量少食。
3.游泳:泳池的消毒剂及细菌都会刺激皮肤,痤疮期应避免游泳。
4.饮酒:酒可使血液转为弱酸性,间接造成痤疮发生,饮酒会加速血液循环,引发痤疮。
5.按摩:面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但脸上有发炎的痘痘时就会因按摩恶化甚至感染更多的细菌,所以脸上有痤疮的时候不要按摩。
6.煎炸食物:煎炸食物含油分多,过量食用易使毛囊受阻塞或细菌感染,就会长痤疮。
五、痤疮的治疗方法
(禁止使用医用酒精,即浓度为75%的酒精擦洗面部。酒精对人的皮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万万不可用酒精擦脸)
食疗法:痤疮的治疗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够辅以食疗,对于预防、快速促进症状消失,加快病患治愈都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可以选用食物疗法,忌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绿豆汤等下火的绿色食品,均衡饮食!也可以使用偏碱性的香皂、硫磺皂等,常清洗痤疮部位,长期坚持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硫磺皂洗背部痤疮十分有效)在选择的时候尽量选用正品香皂。也可搽涂痤疮软膏等药品。
1.祛痘除粉刺茶:金银花6克、菊花6克、桑叶10克、荷叶10克、玫瑰花6克、蜂蜜15克,沸水泡饮。
2.祛痘羹:水发银耳30克、水发海带丝30克、生苡仁20克、绿豆15克、莲子15克、芹菜切碎30克、冰糖20克,加足量水熬分钟至分钟后,温服。
艾灸法:双侧足三里,对准穴位施雀啄灸,灸至局部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脉脉艾灸提醒你要随时吹灰,保持火旺。治疗期间嘱忌口。治疗10次后丘疹减少,疼痛消失。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足三里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属于养生大穴,中医里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
此穴位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任何一种皮肤病都是病因复杂的,也许此方法对某些人并不管用,但是足三里穴是非常安全的养生大穴,对身体健康有诸多补益,所以不妨尝试下吧。
温馨提醒:如果您遇上了难缠了痤疮,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查,看看导致自己患病的病因具体是哪种。在调整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可尝试上文推荐的食疗以及艾灸,虽然是小方法,但是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保证,持之以恒定会看见效果。如果很严重,建议您及时就医。
最后,衷心祝福每一位师兄身体康健,永远保持美美哒!
扫码入群请遵守群规真正修行必须有专业指导,为了让更多人理解这种实修对于健康和修行的重要意义,欢迎加入“佛医堂公益分享群”(加入前请先点这里阅读群规),可以不定期收到佛医堂分享的教学资料和课程信息。作为佛医堂公众平台的义工编辑,希望能和各位师兄互动沟通!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以及在佛医堂的讲座中回答提问。(责任编辑/若虚)佛医堂内容推荐:
谈最根本的修行心法
没有独立思考会错过整个人生
焦虑亦菩提
启发式教育才是真教育
烦恼即课题
随谈中国商道的修行精神
南怀瑾先生最后的教育
养生禅修中“爱”的心法
随谈“不二法门”的教育
年轻人不要太早“看淡一切”的意见
随谈“随缘”
修行的路在何方
编辑声明
佛医堂所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大多整编自网络公开内容,经义工精简文字,以利于快捷阅读。所有内容仅为公益性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佛医堂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如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写留言”与义工编辑交流。如您认为图文内容有任何版权问题,请邮件联系:admin
foyitang. 佛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