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女秃顶,快看看孩子有没有这个习惯

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581953.html
                            

原创垣衣医学界儿科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有的孩子甚至会把拔下的头发吃掉……

今日,“13岁少女秃顶疑似是拔毛癖”的话题上了热搜,孩子才13岁但却有将近2/3的秃头面积,其中头顶最为严重,求医后,医生表示有拔毛癖的可能,大家也在评论区纷纷表示自己也有拔毛癖。

拔毛癖是什么?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怎么回事。

图1新闻截图

图2评论留言

拔毛癖在儿童中的

患病率为成人的7倍[1]

拔毛癖是指患者长期地不能克制拔除自己毛发的冲动行为。又称习惯性拔毛,为人工性牵拉导致的外伤性脱发性疾病,多因患者自身反复牵拉、扭转或摩擦毛发导致毛发脱落。

在年,Hallopeau首次报道该病。有研究认为该病可能是一种单独的症状,也可能与焦虑、抑郁及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有关[1]。

关于患病率:我国有文献报道,70%的拔毛癖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14岁[2],拔毛癖在儿童中的患病率为成人的7倍,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

而在脱发患者中,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有0.91%的患者为拔毛癖患者。国外有研究报道指出,拔毛癖的患病率为0.6%。

而近年来,拔毛癖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国内有学者报道指出,在接受心理治疗的青少年患者中,约有5.%的患者为拔毛癖患者[3]。

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拔毛癖的确切病因。有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亚型[1]。

精神压力大是拔毛癖的一项重要发病原因,家庭因素(如父母的性情急躁、不履行父母的职责、患儿缺乏关爱、与同龄人产生争端等)及学业因素等可能是导致拔毛癖发病及症状持续存在的重要因素。

胡庆菊等发表研究认为,拔毛癖的主要病因包括患儿的情绪抑郁、性格内向、缺失父爱或母爱、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受到老师的责罚、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等[3]。

拔毛前有焦虑感,拔毛后有满足感[4]

拔毛癖表现为长期、反复不自主地拔除自身的毛发。临床表现有不规则脱发斑,可分为不完全性脱发和完全性脱发。

不完全性脱发更为常见,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脱发斑,毛发长短不一,部分毛发迂曲盘折,脱发区头皮可见出血点和外伤性表皮剥脱。完全性脱发的脱发斑边界较清、形状怪异。

图3拔毛癖患者临床表现[4]

其皮肤镜特点主要表现为黑点征、断发、毛发前端卷曲、火焰状发、V字型发、郁金香样发、毛发末端纵列、出血点、血痂。

拔毛癖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其中有意识拔毛是指患者的拔毛是有意识的主动行为,约占1/4;无意识拔毛是指患者没有意识到拔毛行为的发生,在拔毛时正在完成某些事情或者专注于思考某些问题,此类患者约占3/4。

患者常有不能克制的拔毛冲动和渴望,拔毛前有焦虑感,拔毛后有轻松感或满足感,容易伴有强迫症、抑郁症和社交焦虑症等精神心理疾病,临床上两者并非截然分开,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具备两种类型的特点。

需与其他脱发疾病鉴别诊断

早年,我国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拔毛癖归为冲动控制障碍的范畴[5]。该病的诊断要点包括:

患者存在不能克制的反复拔掉毛发的冲动行为;拔毛前常有不断增加的紧张感、拔毛后有满足感或轻松感;其脱发原因与原有的皮肤炎症无关;其拔毛行为不是由幻想、妄想等精神症状所致。

而后年,美国心理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发布诊断标准如下[6]:

①因反复拔毛导致毛发脱落;

②多次试图停止或减少拔毛行为;

③拔毛行为给患者造成明显的压力,影响正常工作、造成社交障碍等;

④拔毛或脱发并非由其他疾病导致,如皮肤疾病;

⑤拔毛行为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疾病解释,如躯体变形障碍患者试图改进外貌方面感受到的缺陷或瑕疵。

临床上拔毛癖患儿及其家属常不能提供甚至刻意隐瞒相关的异常行为病史,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通过皮肤镜的特异性表现可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提供线索。

正如上医院心理科主任说到,有的患儿会自己把拔下来的头发处理掉,甚至有可能会把头发吃掉,致使有因胃部不适来就诊最后被发现为拔毛癖的病例出现。

另外,两版诊断标准中都提到,脱发并非由其他皮肤疾病所导致,故诊断此疾病需与其他脱发疾病相鉴别。

脱发疾病可根据形成原因分为非瘢痕性和瘢痕性,非瘢痕性脱发包括雄激素性秃发、斑秃、休止期脱发、拔毛癖、牵拉性脱发和梅毒性脱发等。

临床常见儿童脱发疾病主要包括斑秃、假性斑秃和头癣,而这3种疾病都具有各自相对特异的皮肤镜表现:

斑秃的皮肤镜表现主要是断发、微惊叹号样发、锥形发、黑点征、黄点征、再生的猪尾样发;

假性斑秃是指数个脱发斑距离较近,经典描述为“雪地里的脚印”,皮肤镜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炎症不明显,皮损处毛囊开口消失,周边可有孤立的毛干存在;

头癣的皮肤镜表现主要是断发、黑点征、块状发、I形发、逗号样发、螺旋状发、Z形发。

而拔毛癖患者的皮肤镜主要征象为:断发、黑点、短毛。这一征象与斑秃患者的皮肤镜征象类似,但其黑点、断发的出现率更高,而斑秃患者黄点征的出现率更高。

图4拔毛癖患者皮肤镜表现[4]

长时间、反复的拔发行为

可导致不可逆的脱发

一般情况下拔毛癖患儿的毛发可随着行为的改变而恢复生长,但是长时间、反复拔发行为可以对毛囊造成破坏,导致不可逆的脱发。

若检查时,患儿出现红斑及白色均质及毛囊角化,应及时注意脱发区毛发的生长情况,及时给予干预,以防后期形成瘢痕影响毛发生长。

拔毛癖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临床上在为该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需采用个体化的原则,综合运用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和联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以提高其疗效。

在对拔毛癖患儿进行治疗前,应向患儿及其家长阐明患儿的病情,让其了解该病的发病经过,以取得其配合。告知患儿其脱发非头皮疾病,只要其改变拔毛的行为,其毛发便可正常生长。

同时为其使用生发的药物,病情较轻者基本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难治性拔毛癖患者,可结合其病情联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对其进行诊治。

目前,大多数的研究认为,拔毛癖是具有强迫症特点的习惯行为,故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强化训练、惩罚、习惯逆转训练等行为治疗,利用转移冲动、竞争法来取代拔发这一原有的习惯动作[7]。

另外,Mansueto等曾在年指出,拔毛癖属于精神疾病,临床上可采用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多巴胺阻断剂、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等抗精神病药物对其进行治疗[3]。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水凤,赵莹,巩毓刚,等.拔毛癖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皮肤镜特征[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30(6):4.

[3]杜袁芸.1例被误诊为斑秃的拔毛癖病例报告[J].当代医药论丛,,18(15):-.DOI:10./j.issn.-..15..

[4]周曼娣,刘阳禾,朱冠男,等.例学龄期儿童拔毛癖皮肤镜表现[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38(7):-.DOI:10./zgmfskin07.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医院.CCDM-2-R,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6]张力文,路永红.拔毛癖诊疗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38(),-.

[7]BlochMH,Landeros-WeisenbergerA,DombrowskiP,etal.Systematicreview:pharmacologicalandbehavioraltreatmentfortrichltillomania[J].BiolPsychiatry,,62(8):-.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本文作者:垣衣

本文审核:徐灵敏医院青浦分院儿科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向宇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ekd.com/ways/118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