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情境教学,提升核心素养

彭洋讲白癜风 http://m.39.net/pf/a_9192418.html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年5月28日,武昌区生物教研活动在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举行。本次活动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创设”为主题,武昌区全体高一和高二年级的生物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情境呈现精彩、策略研究深入,得到了全体老师一致称赞。

活动第一项

高一生物组罗晨老师为大家带来引人入胜的展示课《人类遗传病》。罗晨老师从同学们生活中了解的一些疾病入手,引导学生对遗传病进行分类辨析,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让学生自己分析各种人类遗传病,总结遗传病的概念、类型、特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后的“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活动”报告实现了对本节课的升华,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向大家汇报了活动过程。学生在两个年级中调查了红绿色盲和毛周角化症的患病和家庭成员患病情况,总结了遗传病的发病率计算方法和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能让学生体验了遗传病的调查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理性思维及科学探究核心素养的提升。

活动第二项

接下来的是高一生物组钱歆雨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别开生面的展示课《我是遗传咨询师》。钱歆雨老师从我国遗传病现状引申到遗传咨询师这一职业,陌生的职业让学生感到新奇又敬畏,而随后的遗传咨询师资格证模拟考试,与学生正在学习的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更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参与度极高。在遗传咨询师资格证考试环节中,学生通过笔试巩固上一节课学到的遗传病知识,又在面试中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拓展应用,还有考官们对考生的精彩点评。整节课堂就是一个大情境,在这样的情境设置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遗传病知识的了解,更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活动第三项

随后由高二生物组的谢国誉老师为全区生物教师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情境创设》的报告。谢老师从情境的概念出发,从情境与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情境设置在新课程标中的要求、教学情境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厘清了情境背后蕴含的教育学理论依据。谢老师通过结合教材中情境创设的案例总结了六种情境创设的类型,分析情境创设式教学的一般流程;通过两个教学过程中践行情境创设的具体实例讲述了有效的教学情境及评价机制。她鼓励老师们不要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重要的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活动第四项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生物教研组长陈宜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她提出罗老师的课堂中通过图片和视频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对遗传病概念、分类等进行总结,实现了对学生“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韦恩图的应用对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进行归类,实现了“理性思维”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实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的形成。在钱老师的课堂中,通过遗传咨询师资格证考试的大情境,贯穿整节课,在笔试与面试题目中将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拓展渗透其中,有效完成了核心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性能力。陈老师提出,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相关素材进行情境创设,将情境融入整个课堂,再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我们的教学应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有效平台,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活动最后

本次教研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武昌区生物教研员叶文松老师的退休欢送会。在最完美主角的音乐声中,陈宜老师娓娓道来,用三个“永远”概述了叶老师的工作特点,对叶老师为武昌区的生物教学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同时用六个“笑”祝福叶老师笑得灿烂、永远快乐。随着叶老师的照片一张张地在大屏幕上呈现,叶老师的教研员生涯中的点点滴滴凝聚在了此刻,在场的生物教师无不为之动容。最后,武昌区的老、中、青三代教师为叶老师送上鲜花与祝福,活动在全体教师团圆合照后落下帷幕。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概念:教育的真正的价值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一种开悟,一种得道······我们在教研的路上不断的奔走跋涉,希望用我们的努力奋力托起新教改的太阳,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愿武昌生物教学教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END

来源:生物教研组

撰稿:丁征宇

摄影:聂德敏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ekd.com/ways/1164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