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声带角化症 > 声带角化症饮食 > 济南优秀教师巡礼三尺讲台诠释爱与梦四 >
济南优秀教师巡礼三尺讲台诠释爱与梦四
又是一年教师节,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他们之中,有人扎根农村育桃李,默默耕耘铸春秋;有人甘为春蚕吐丝尽;有人格物为本,育人居先……春风化雨,大爱无声,他们有着伟大神圣的职业——老师。
三尺讲台诠释爱与梦,四有教师传授德与行,济南市教育局与新浪山东特别策划:《济南市优秀教师巡礼》,向各位优秀教师致敬。
丹青妙笔绘春色,垂范师表献真情
——记济南职业学院优秀教师王京湖
王京湖,是济南职业学院文化传播与艺术管理系艺术教研室主任。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以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携手共筑中国梦”方面做出表率,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是循循善诱,满腔热情的真诚感化;爱是春雨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家里,孩子们不能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们渴望父母般的沟通,这就是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王京湖更加能体会到这一点,他多次参加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活动,切实了解贾庄村留守儿童的困难解决困难,结对子,帮扶结合。严寒中为留守儿童送羽绒服挡风避寒;寒暑假为留守儿童送文具、图书、书包等为留守儿童打气加油;他对留守儿童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这一切行为使留守儿童体会到了来自社会的爱。在留守儿童那一张张稚嫩、无邪的笑脸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阳光,才有温暖;沐春风,才有生机。他团结社会力量,让更多的人献出的爱心,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帮一,献爱心,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奏响着时代和谐的乐章。
详情: 张云芝,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年7月大学毕业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在教育的沃土上,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规守纪,为人师表,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深受学生、同事、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先后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平阴县师德先进个人”、“平阴县最美乡村教师”、“平阴县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援疆期间被评为:“疏勒县教学能手”、“喀什地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疏勒县优秀援疆教师”、“山东省援疆支教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她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无论家中发生什么事,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在她眼里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时常感冒发烧乃至住院,四岁时突发阑尾炎,急需手术,手术完毕她没有多陪护孩子,而医院,自己按时上班。她也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她想的更多的是学生,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耽误多名学生的学习。她说:“我可以不是合格的妈妈,但我必须是一位称职的教师”。年9月4号,她在骑电动车上班的途中,不小心摔倒,膝盖软骨受伤,一个多月她一瘸一拐坚持上课,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和自习,至今她的膝盖还留有伤疤。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重,学生学习、吃饭、住宿、思想,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从学生到校到离校,从周一到周五,从清晨到深夜,从教室到宿舍,忙忙碌碌。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她深深地认识到:作为班主任,既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又代表着家长,双手要履行义务;对先进的学生要爱,对后进的学生要更爱。她深知一名普通的教师,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一定要付出一颗爱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老教师,她从不骄傲自满,认真耐心地指导青年教师,与同事真诚相处。工作中她从不挑肥拣瘦,一切服从学校安排,有高尚的师德情操,年8月被评为“平阴县师德先进个人”;年9月被评为“平阴县最美乡村教师”、“平阴县道德模范”;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详情: 春雨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要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方能取得“功到自然成”的收获。陈桂新老师最崇尚的教育理念是借情寓理转化学生,她教育学生最重视的是南风效应,攻心不攻城。
每当惊蛰前后,大型考试之前,各种节假日放假前夕,是孩子们的狂欢日。他们课上蠢蠢欲动,课间上蹿下跳,异常亢奋。陈老师不压制,因为她明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相反,她说话的语气更加柔和了,言辞更加动听了,讲课的声音也压得更低了,低的须使他们侧耳才能倾听。这期间,陈老师总是站在学生身后,静静地观看,孩子们反而安静多了,也乖巧多了。
学生在校难免发生很多问题,例如,厌学、玩手机、上网玩游戏、抽烟、早恋……遇到这种情况陈老师不是硬堵,一味的批评,而是及时教育疏导,情况也就会截然不同。陈老师班里有位成绩很好的男生喜欢上本班的一位女生,时不时的送个小礼物,眉目传情。开始时,她很冷静,静观其变,慢慢的发现男孩子上课精神恍惚,正巧语文课上做阅读训练,文章题目叫《杏如人生》。陈老师因势利导诚挚的告诉学生们不要采摘没有成熟的果实,否则你的人生一定是苦涩的。成熟是自觉自悟,唯有成熟的心态,方能品尝到成熟的味道。那孩子理解了老师的用意,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并顺利考入山师附中。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爱是走近学生心灵的阶梯。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发自内心的真爱具有超凡的力量,随之而来的便是那心照不宣的默契。陈老师在处世上自始至终把握这样一条原则: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并把这条原则也顺理成章地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即尊重学生。学生天真、单纯、容易受到伤害,其自尊心和人格在我们的正确教育和呵护下,方能健康地发展。
详情: 姚坤,女,汉族,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济南市优秀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青年技术创新能手”“济南市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坚守”。从教27年,她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所带多个班级荣获市级“优秀班集体”称号,在学校更是年年获校级优秀班级体荣誉。她每年都是校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校师德模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家都知道的是教师这个职业对个人的素养要求极高,但二十多年教师生涯让她体会更深的是,它对教师的爱心和耐心要求更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是无法做这些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无法让孩子们“亲其师,信其道”的。面对学生,她要求自己不仅要做一丝不苟的严师,更要有一颗爱生如子的慈母心。
班里一名男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他从小就跟着舅舅,一直上寄宿制学校,因为哮喘病长期用药导致肥胖,小学和初中是经常受到同学的笑话和欺负,因此非常自卑,不愿与别人交流。她了解情况后,特别关心这个孩子。一方面经常找他谈心,做心理疏导,另一方面组织班干部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感受他的善良、正直、朴实等优秀品质,慢慢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胖胖的大男孩,他的心理也渐渐阳光起来。一次午休,他的哮喘病犯了,看到他难受的样子,姚老师心疼的流泪了,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一直在他身边安慰他,直到他的亲戚赶到,医生护士知道实情后都惊讶地说:没想到有这么好的老师,我们还以为你是他的妈妈呢。在心里她的确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还请他到家里给他补课、做饭给他吃,让他多感受一份亲情,他曾由衷地说:“我喜欢我的班级,它让我找到了家的温暖。”
她常对人说:“班主任要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严师,一个是慈母。我们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心学生的成长。”而这两个角色都需要老师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带着胰岛素泵上课的人
山东省济南实验初级中学李圣冬
对于自己的病情,李圣冬总是不愿多谈:“我不想让人觉得原来生病竟然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我更喜欢大家 一堂课下来,李圣冬老师几乎每走几步,摄像头就会紧随而至,快门声随处响起。另外,教室后面狭窄的过道里坐了十多位慕名来听课的记者,并不时有人加入。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李老师上课的专注,这位身材偏瘦、身高超过一米九的男老师左手持着作文,右手夹着一根粉笔,微弓着腰与学生用洪亮的声音畅谈着例文的优点与不足。他引经据典,大段大段地背诵着《岳阳楼记》、《出师表》、《浮生六记》和《济南的冬天》里的经典段落,始终一副旁若无人、谈笑风生的潇洒风范。讲完习作,他又给学生发了一份他自己改后的文章,于是又引来了一阵热烈的褒贬、争论。学生们面带微笑地参与着,他们充满虔诚和敬意的目光里,满是陶醉。
可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一堂课下来,李圣冬老师的腰始终弯着。也许弯着腰,是为了和这些个子矮的学生们更好地交流。也许弯着腰,更能表现出他的和蔼、亲切。也许弯着腰,更是因为这个羸弱躯干的腰部,有一个植入的胰岛素泵。“教学的事,我负责;糖尿病的事,它(胰岛素泵)负责。”这是李圣冬开玩笑的一句话。在这个年仅34岁的年轻人的生命中,26.3的血糖指数,让他的生命变得很脆弱,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和教学的热情。自年查出严重的糖尿病后,李圣冬已经多次晕倒在讲台上。这几年,他一直是带着胰岛素泵教初三的语文。原本要一周一次的复查基本上半年才能完成一次。现在,为了控制并发症,医生已经不让他长时间看书了,因为经过肌电图测试,他身体右侧神经已经不如左侧反应灵敏了。但是,他仍不舍得离开学生。“能站着讲课我就站着,这是对学生的尊重。即便情况再不好,那么能坐着我就不躺着……”
年教师节那天,李圣冬老师收到了一封今年毕业的学生郑婉莹写给他的信。郑婉莹信中的大部分篇幅是回忆初中时光,诉说对李老师的感激和想念之情。每一年,李圣冬都会收到很多这样的来信。
有趣的是,在这封信的结尾,郑婉莹恳请李老师读给“14班那帮幸运的小孩子们”听:“14班的同学们,也许你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了解你们是多么幸运,因为你们面前的这个人,毫不夸张地说,绝对是实验初中乃至整个济南市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你们可以完全地信赖他,只要与他相处这一年,你们的语文成绩不显著提高都难。”行文间,郑婉莹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对李圣冬有崇拜之情的学生远非郑婉莹一人。在济南实验初中的贴吧里,有一个关于“实验初中最好的老师是谁”的调查。李圣冬得到的支持最多。
详情: 冯翠红,女,汉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45岁,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年参加工作,相继担任学校地理教师,兼任班主任、年级主任、主任助理,现为学校政教处副主任。
冯翠红同志自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坚定地扎根在三尺讲台上,真诚、全力地践诺着让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成功的追求。她连续18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相继兼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主任助理等职务,年7月通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担任了政教处副主任。多年来一直超工作量满负荷地工作着。连续18年的班主任工作,冯翠红老师视学生的一切胜于她的生命、家庭和孩子。自年至年她一直担任学校综合高中部住宿班班级的班主任,早晨第一个到校,晚上等到安顿好所有住宿生再回家,是冯老师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课间午休等一切休息时间都是冯老师对学生辅导、谈心的宝贵时机。假期里,冯老师不定期发给家长和学生的问候和叮咛常常让家长感动不已。年母亲住院,冯老师因为正在担任综合高中高三的年级主任和一个班的班主任,深知高三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班主任责任重大,冯老师克服困难处理好了家庭和工作的矛盾,白天上班,晚上伺候老人,直到老人病逝,人瘦了十几斤,没有耽误过一节课。
作为住宿生的班主任,因离家远,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压在了冯老师身上。学生们小病不找家长,医院;学生家庭困难,她除积极申请为其减免学费外,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临时困难的学生垫付或代交学杂费。18年来,冯老师对学生们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不是家长胜似家长。
综合高中的学生面临学考过关,由于入学基础薄弱,班内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一科或几科过关都很困难的现象。课间、饭空、午休、晚自习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冯老师当起了全科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背英语单词,一起默写政治、历史等,陪同学们一遍遍过关,常常住宿生下了晚自习,冯老师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每次考试后冯老师都对每一个学生逐一进行成绩分析,给每一个同学找优势、找方法、定目标,每次考试后同学们都把考试成绩作为新的起点,在冯老师的鼓励帮扶之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过度劳累,冯老师的嗓子不能正常发声,不得已她年住院做声带息肉手术。虽住院休养,但她心系学生,每天以书信的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当年班级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读着饱含冯老师无限牵挂、满怀期望的书信时,全体学生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克服困难的斗志,当年学生们的考试成绩不但没有因为班主任请假而退步反而考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从此冯老师的办公桌上常常堆满了同学们送来的含化片和菊花茶。一个个班级、一批批学生在冯老师用爱心、汗水与智慧编织的感人场景中,创造了无数次活动第一、学习第一、卫生第一的神话。她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曾五次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山东省先进班集体。
详情: 年5月12日,在西藏白朗县强堆乡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农户里,低矮的房屋里挤满里人,更显得房屋的狭小。一位西藏老妈妈正紧紧攥住三位汉族模样的客人的手,动情的说:“谢谢,远方的客人,我们一家会永远记住这份恩情。”边说边把洁白的哈达献给了三位来客。
原来这是由长清区实验小学援藏教师梁召敏的积极协调下并由他亲自参加的“情系西藏小伙伴”爱心捐赠之走进贫困生家庭活动。
年是山东省新一轮教育援藏的第二年,山东省拟选派新一批援藏教师的通知到了济南。长清区实验小学语文老师梁召敏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查、县市体检等程序成为成为光荣的援藏教师。8月22日,在山东省的欢送会上,梁召敏代表援藏、援疆、援青教师作了表态发言:“坚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理想信念,树立‘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崇高品格。在边疆干事创业、勇为人先、全力以赴,把支教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不辜负各位领导的殷切期望。为推进山东与边疆教育合作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8月24日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怀着对珠峰、圣水的憧憬和向往,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飞跃千山万水,来到了人称“世界第三极”的西藏,踏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藏支教工作。
援藏是根本任务是为了发展西藏地区的教育事业,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内地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汉藏团结,传递山东人民真情。梁召敏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西藏的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许多教学常规没有得到规范,就是在他所在的援藏单位日喀则市教育局教科所一些学科的教研员都没有配齐。梁老师是作为小学教研员来到西藏支教的,作为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由于人员紧缺,他不仅负责小学语文方面的工作,就是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也要进行指导。由于西藏使用的藏区教材,适用的是民族地区语文课程标准,这与内地的课程标准有很大出入,梁老师就重新阅读各学段课标,特别是重点研读中学的课程标准,了解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同时他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得与失。从支教到现在足迹遍布去了18个县市中的6个县,听课达到40余节,与老师交流百余人。作课改方面的报告3个场次,受听教师余人。在教科所组织的送教下乡的日子里,他还身先士卒,为藏区老师上示范课,示范课的效果得到参会老师的一致赞扬。
详情: 有这样一位老师,山东卫视的齐鲁先锋栏目曾以《特教讲台上的“爱心天使”》、山东教育电视台的视说新语栏目曾以《爱,为你守护》、济南电视台的今晚不关机曾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专题报道过她的事迹,她的事迹还曾引起《济南日报》、《光明网》等多家媒体的 十七年前,山东省昌乐特师毕业的田素贞,怀着对残障孩子的无限关爱,说服了父母,放弃了在县城工作的机会,满怀无尽的梦想毅然坚定地来到了长清区聋哑学校,成为了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十七年来她已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融入到了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残疾孩子身上,饱尝了做特教教师的酸、甜、苦、辣,用奉献来托起这份沉甸甸的重任。
年9月,学校招收第一个智障班,面对异样的目光和“弱智老师”的称号,她毅然成为13名智障儿童的班主任。在见到她的学生之前,她曾幻想通过她的努力要把那些被普通学校放弃的孩子重新带进知识的殿堂,帮他们找回自信,甚至可以让他们走向更高一级的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当她见到学生们之后她才知道,这只是她的幻想。出现在她眼前的竟是一群目光呆滞、淌着鼻涕、流着口水、行为木讷的孩子,一丝丝、一缕缕苦涩止不住从心底往上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她感到措手不及:开学当天晚上小伟就突发疾病,头痛难忍,她急忙打,医院。不久他在心情狂躁时又将小丽的脚压伤,把苏帅的鼻子打破等等,天一转凉小成、小奎的癫痫病又频繁发作……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小奎躺在床上,不停地蹬腿,眼珠上翻口吐白沫的场景,当时真是把她的魂都吓飞了。但田素贞她还是坚持陪伴在他的左右,端水送饭还把自己的毛衣给他穿上御寒。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人着急的是孩子们大喊大叫、活蹦乱跳,不听她的指挥。一天天下来,嗓子喊哑了,腿跑酸了,不知道被学生气哭过多少次,可孩子们却没有一点改变。一想起这样的生活将伴她到白头,她就烦躁、不安、焦虑。有时甚至还想到了放弃。然而彻底触动她心灵的竟是一件小事。一天清晨,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就看见小东正用脏兮兮的手捧着她的杯子,杯子里是橘子皮泡的水,小东过来指着田素贞干的起炮的嘴,举着杯子示意她把水喝了,她刚要接过杯子,这时阳阳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橘子皮是小东在垃圾池里捡来的。”孩子们哄堂大笑,而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泪水止不住在眼框里打转,孩子,多好的孩子,难道她还能嫌弃这群傻得可爱的孩子吗?
看看孩子们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那种对学校生活的向往,想到他们的成长更需要关爱,她一咬牙就坚持了下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她每天都要到校园各处打扫学生留下的粪便,喝水的杯子里也常会出现石子、粉笔头等物品,这些她都不在意。为方便照顾这些孩子,她主动把办公桌搬到了教室。当时学生全部寄宿在学校,一住就是20天,虽然她每天多次给孩子们清理个人卫生,但对于这些整天爱在垃圾池、土堆、沙地里静坐甚至打滚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无济于事,爱捡垃圾的小杰每天都会多次把自己身上的所有口袋都装得满满的。十多个这样的孩子凑在一起,教室里的气味可想而知,很多人都望而却步。可她在里面一呆就是9年,早已习惯了将“老师”和“母亲”的职责合二为一。孩子们听不懂上课铃,她就在每节上课前挨个把他们哄回教室,下课了,她就挨个提醒孩子们该去厕所啦!在她的影响下,现在全校的班主任都将自己的办公桌搬到了教室,孩子们都得到了老师更好的照顾。教过几十个智障孩子,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她都没嫌弃、放弃过。她尽她的所能把孩子们带出懵懂无知,教给他们知识,不会拿笔的,她一次一次示范;不会写数的,她手把手地教;不会认数的,她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教数;不会说话的,她口对口地指导发音。渐渐的,不会写数的能按格子工工整整地写字了,不认识数字的也能加减乘除地计算了。很多人都惊叹这对智障儿童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
详情: 30年来,她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她教过的学生达到多人,超过了全村总人口。她像大山一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做养料,补给孩子知识,让他们认识大山外面的世界。尽管现在她每年的学生只能以个位数来计算,但她从未想过离开和放弃,只为坚守一个信念—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她就是章丘市垛庄镇四角城教学点的孟敏老师。
3个人学校只有3间教室,其中一间是办公室,一间学前班,还有一间是一、二年级合堂。这个“麻雀”教学点只有孟敏一位老师,在校生只有一年级的两个孩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里,走廊上的灭火器和办公室里挂着的警棍格外引人注意,教室里各种图书、体育运动器材、录音机、计算机等教学用品也是样样齐备。让这里的仅有的三名学生和山下的孩子享受着一样的教育。
年,土生土长的孟敏被安排到村里的小学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年她才20岁。当时这个教学点还是一所正儿八经的学校,有40多个学生,孟敏和另外两位教师共同挑起了本村教书育人的重担。
由于四角城是一个仅有人的小村庄,孩子逐年减少,到后来学校每年的招生数量只能达到个位数。年,垛庄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撤校合并,将四角城小学并入了山下3公里条件比较好的官营村小学,并撤掉四角城小学。
从四角城到官营村全是山路,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在没有校车的情况下,孩子到邻村去上学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出于安全的考虑,镇教育办调整了原定的整合计划,保留了四角城这个教学点,让年龄小的孩子在本村教学点接受一、二年级的教育,三年级再到官营村小学去上学。
孟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来。每天早晨,在蓝天的辉映下,她和孩子们手持国旗来到山头,进行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仪式虽然简单,孩子们响亮的国歌声,却传得很远……这一幕成了这个山顶上最美的风景。“只要有一个学生,就需要有人来坚守。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离不开这里。”孟敏坚定地说。虽然村子里的学生少,但他们需要她,所以她选择了独自留下来,继续在教学点工作。
孟老师每次都是把孩子们送到家,交到家长手里才放心。孟敏送他们到门外,学生向她鞠躬、挥手说再见。
她虽身在大山,只教几个孩子,但她依旧按照课程表给学生上课,从不“缩水”。孟敏27年如一日,每天都会认真备课,办公桌上的教案一本摞着一本。用她自己的话说,孩子再少也不能糊弄,一定要保证教学质量。由于只有孟敏一位老师,课程表上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美术、体育、音乐都由她“一肩挑”,在学生和家长眼里,她就是一个“全能”教师。
详情: 她,思维清晰、语言干练、表达流畅,自然流露出了一位管理者和师者的风采;她,肩挑整个幼儿园幼儿教育与发展重任,背负一线教学科研使命;她,孜孜不倦、拼搏向上,以其进取的姿态,骄人的业绩成为了女性的楷模与旗帜;她,把时间与精力都交付给教育教学事业,丈夫的生病和离世却使她深深的自责。她,就是双山中心幼儿园园长——李小靖。
“说实话,小靖不简单”
年8月因为李小靖工作出色,双山教育办决定把她由双山中心小学一名教导副主任,调入双山中心幼儿园担任园长一职。她从来没有从事过幼儿园工作,对幼儿园一无所知,连寝室、活动室在哪里都不知道,第一天到幼儿园上班,看到孩子们有哭的、有闹的,她想上去抱一抱、哄一哄,可是孩子对她是又踢又掐又咬,她当时感觉有点无所适从。可从不服输的她却没有向困难低头,她开始了新的学习道路。为了让新入学的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这个环境,她想到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家的环境,于是她专门制作了一张详细的章丘市优秀幼儿园老师的课程表,表上注明优秀教师的上课特点、上课时间等,只要一有时间,就去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在课后与教师交流经验、细心讨教,听明白后,她就每天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制作教玩具。
每天她是最早一个到幼儿园,最晚一个离开幼儿园,家长来给孩子报名,她亲自接待,详细询问孩子的情况,并能准确的记住孩子信息,只要孩子正式过来入园,她都能一眼就认出孩子,并叫出孩子的名字,家长们既感动又吃惊,孩子上学、放学,她都站到园门口接送,渐渐的她能叫出全园所有孩子的名字,并说出每个孩子有什么特点、喜好、家庭住址等。
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幼儿园从不足70人发展到现在余人,顺利通过了省级中心园认定,先后获得济南市文化艺术节银质奖、章丘市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章丘市师德先进集体、章丘市首批学前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幼儿多次参加济南市的演出,并获得一等奖。她本人也先后获得济南市优秀班主任、济南市托幼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电教说课一等奖、章丘市教学能手、章丘市三八红旗手、章丘市优质课一等奖、章丘市教玩具制作一等奖等荣誉。教育系统说起这个小个子的女园长都树大拇指“说实话啊,小靖不简单。”
详情: 更多优秀教师事迹请猛戳左下角“阅读原文”!~
编辑:周欣
山东高考一群
山东高考二群
山东高考三群
山东高考四群
山东高考五群
山东高考六群
新浪微博:
新浪山东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