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肤新旗舰诊所的外墙

我们在新加坡的旗舰诊所从乌节中央城搬到了对面的先得坊商场。新诊所有堵挺大的外墙,该怎么用?

术前术后对比照?新添激光机的风采?诊所专长表列?医生、护士的PS美图?都不是我们的风格。

打折促销海报?我们诊所从未有过打折促销。

结果决定这么用。

壁画?什么情况?

是我们设计的美容皮肤科历史进程。

解释一下我们选择的里程碑。

在纽约第五大道执业的明星皮肤科医师NormanOrentreich首次成功完成了现代毛发移植。虽然毛发移植一般不被认为是美容皮肤科的范畴,我们觉得它即是美容,也属皮肤科,所以选为壁画的第一个里程碑。

Orentreich医生把手术报告投了几家主流医学杂志,均被视为扯谈而退稿,不得已投到没啥知名度的《纽约科学院杂志》,题为“脱发症及其他皮肤病的自体移植”: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教授LeonGoldman尝试用红宝石激光来处理皮肤病及文身。皮肤激光诞生了。

已故Goldman教授是激光医学圣殿,美国内外科激光学会的创会会长。学会的最高奖章也以他命名。

可别以为那就是今天通街都是的皮肤激光哦。由于技术的限制,那时的效果很不理想,副作用也大。我们今天认得的皮肤激光,要多等二十年。

AlbertKligman(克里格曼)、JamesFulton和GerdPlewig三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医师在著名皮肤科杂志《皮肤科档案》(现易名《美国医师协会杂志皮肤科》)发表了题为“外用维A酸治疗寻常痤疮”的经典文章,介绍了一个临床高效可行的外用痤疮药物配方。

美国强生公司把三位医师的配方买下后在年推出世界首款名为RetinA的外用痤疮特效药,开创了维生素A在皮肤科的临床使用。

五十年来,RetinA(国内叫维A酸乳膏)经历了多次配方改进、专利过期、品牌林立等,但其基础维A酸配方仍沿用至今且仍被公认为痤疮治疗的“黄金标准”。凡有发布痤疮治疗共识或指南的国家(如中国、美国、新加坡),均将之列为治疗首选之一。

所谓经典,莫过于此。

三位大师中两人已作古。82岁的Plewig教授去年和两位年轻皮肤科医师推出他和克里格曼早年写的经典痤疮和玫瑰痤疮课本的第四版,今年由丛林、廖勇和田艳丽三位国内皮肤科医师译出:

美国贝尔实验室的KumarPatel在年发明了二氧化碳激光机后,以色列工程师UziSharon和整形医师IsaacKaplan在年设计出第一台方便广泛商用的外科二氧化碳激光机。因为作为组织主要成分的水很能吸收二氧化碳激光的频率,二氧化碳激光在外科和皮肤科中非常受用。

Sharon和Kaplan创立的Sharplan激光公司经数轮合并重组后成为著名的科医人公司,年曾为中资企业购得,两年前转手霸凌私募基金,上个月霸凌又把科医人部分业务卖给波士顿科学,但保留皮肤激光业务。

合并初期科医人的二氧化碳激光机仍以Sharplan命名

虽然二氧化碳激光的发明是皮肤激光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激光无法选择性处理皮肤组织这个关键问题仍无法解决,限制了它的临床使用。我们今天认得的皮肤激光,还要多等十年。

美国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医学院的皮肤科医师EugeneVanScott和皮肤科药师余瑞锦在《皮肤科档案》杂志发表了题为“α-羟基酸与相关化合物控制角化”的经典文章,开创了果酸在皮肤科的应用:

两人把AHA(果酸)这三个字母引进了皮肤科,推广了它在改善皮肤老化、痤疮、色斑、过度角化、毛孔粗大、缺水及鱼鳞病等方面的用途,并开创了果酸剥落(俗称换肤)这个美容皮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校园医学院的皮肤科教授PeterElias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表皮渗透性屏障的文章,使一直被皮肤科忽略的表皮,尤其是角质层,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皮肤屏障”这个词进入了皮肤科医师的词汇,角质层的“砖浆”结构及其对一系列皮肤机能和病变的影响,成了皮肤科医师的共同认知。

这年有两件值得记录的事儿。

第一件是瑞士的罗氏制药给全球痤疮患者捎来了惊天动地的好消息:口服异维A酸面世了。它惊艳的疗效是无数痤疮患者的福音,尤其是让重度顽固囊性痤疮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患者。毫无疑问的,口服异维A酸是继年上市的外用维A酸乳膏后最伟大的痤疮药物发明。

第二件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教授SheldonPinnell开始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外用维生素C的文章,涵盖了它在促进皮肤胶原蛋白的生成和防紫外线伤害方面的功能,以及外用维C的稳定化和透皮吸收等问题。

Pinnell教授以严谨的随机对照实验探讨外用维C这个“护肤级”原料的功能,并把结果发表在《美国皮肤科学会杂志》、《实验皮肤科杂志》和《皮肤科档案》等知名主流皮肤科杂志上,在推动医学护肤品进入主流皮肤科方面,功不可没。外用维C也在他的努力下成为符合严格询证标准的护肤原料。

现代皮肤激光诞生了。

蜚声国际的哈佛大学Wellman光医学中心的RoxAnderson教授和对他有知遇之恩的JohnParrish教授提出了选择性光热作用论,是此后开发的所有皮肤激光机的理论基础。

估计当年Anderson教授意识到这个理论的非凡意义,没把题为“选择性光热作用:基于脉冲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精准微手术”的文章投给皮肤科或激光医学杂志,而是投了顶级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母刊:

选择性光热作用论提出可以通过激光源、波长和脉冲宽度等参数的设定将激光治疗时的热损伤局限在靶组织内,并使靶组织在吸收光能后,热能无法释放和弥散到周围组织。这解决了以往皮肤激光“伤及无辜”的致命局限,成就了现代皮肤激光的精准性和针对性。

最早把化妆品Cosmetic和药品Pharmaceutical两个字合成“药妆”Cosmeceutical的是谁,没人记得了。

大家只记得克里格曼在年美国化妆品化学师学会年会上提出Cosmeceutical药妆一词,以反映很多新一代化妆品和护肤品的功能,已从早年的纯装饰作用,演化成生化性的护肤作用。这个认识对美容皮肤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悬挂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克里格曼画像。大师和大学有七十年的渊源。

时年70的克里格曼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第一篇刊载在8月期的《光皮肤学》杂志,题为“光老化的性质:预防与修复”,首次提出“光老化”这个概念,别于皮肤的自然时间老化。

第二篇发表在10月期的《美国皮肤科学会杂志》,题为“外用维A酸对光老化皮肤的作用”,提出“外用维A酸可以至少部分逆转过度暴露于阳光下的皮肤结构破坏,并且可能有助于减缓光老化过程”。

这篇文章带动了一波抗皮肤老化研究,并把产品对象从维A酸扩展到维A醇等非处方原料。后续一群优秀皮肤科医师(例如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JohnVoorhees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BarbaraGilchrist教授)把大量研究结果发表在知名同行评审的主流皮肤科杂志,奠定了药妆在皮肤科的地位。

国内现在热衷的两个“医美”项目来了。

第一个:“透明质酸痴”EndreBalazs教授和他的助手JanetDenlinger在一个诺华基金主办的会议上推广透明质酸的医疗用途时,提出了透明质酸作为皮肤填充剂的想法。

一个庞大的皮肤填充剂市场随后发展起来。即使疫情来袭,去年的全球市场额仍估计达40亿美元。

第二个: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执业的整形医师RichardClark和眼科医师CraigBerris在知名的《整形外科》杂志发表了题为“肉毒杆菌毒素: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部不对称的治疗”的文章:

医美肉毒素注射诞生了。去年疫情期间的全球市场额估计达60亿美元。

上面(年)提到的明星皮肤科医师Orentreich73岁了,门庭若市的纽约第五大道诊所已由儿子David接手,但仍老当益壮,和儿子一起开发了皮下分离这个简单但处理某些痘坑(尤其是宽基底的波浪式痘坑)十分有效的皮外手术,发表在《皮肤外科》杂志,题为“皮下分离手术改正下陷疤痕及皱纹”:

这个技术导出了微针(microneedling)这门技术,进一步完善了痘坑的治疗选项。

年Anderson教授的划时代激光文章出现后二十年,另一篇改变现代激光的文章再从哈佛大学Wellman光医学中心横空而出。

激光明日之星DieterManstein博士和Anderson教授的团队在知名激光杂志《外内科激光》发表了题为“点阵光热作用:一个使用微图阵热损来重塑皮肤的新概念”的文章,点阵激光诞生了。

点阵激光在皮肤平均打上微细的小孔,通过热损或去除组织来刺激胶原蛋白重塑,达到肌肤修复再生的作用。由于点阵激光只覆盖部分皮肤组织,新打上的小孔也不会重叠,所以部分正常组织得到保留,加快复原。

Manstein博士再次出击,在《外内科激光》杂志发表了题为“选择性冷塑:一个新的非侵入性去脂方法”的文章,冷塑疗法诞生了。

冷塑疗法通过长时间、可控及局部皮肤冷却引起皮下脂肪因选择性伤害而消减,但不伤害脂肪上面的皮肤。

未来

年以来,美容皮肤科还没有具里程碑意义的发展。下来会有哪些可能?我们看好四个领域。

第一是皮肤成像技术。目前美容皮肤科已有图像分析仪辅助诊断及跟进疗程,但现有仪器不具备足够的技术含量说服资深美容皮肤科医师它比锐利的双眼和经验的判断优秀。更多时候是沦为营销或掩盖医师实力不足的道具。但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真正能协助美容皮肤科医师诊断和随访的影像仪器有望开发出来。一些目前用在传统皮肤科的成像技术也可能为美容皮肤科所用。

第二是仍以激光为首的能量技术。未来越来越多的美容皮肤科问题将会有能量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到目前为止能量方案未能很成功干预的痤疮治疗。

第三是生物制剂。皮肤科受惠于生物制剂比较晚。目前已批准使用的用于治疗银屑病(目前最成功)、特应性皮炎、化脓性汗腺炎、荨麻疹及寻常天疱疮。正在做临床的有用于治疗扁平苔藓、斑秃、坏疽性脓皮病、黑素瘤的等。美容皮肤科目前尚无生物制剂。几年前万众瞩目的一个痤疮生物制剂在三期临床翻船,令美容皮肤科医师大失所望。但是,有理由相信,美容皮肤科终将搭上生物制剂的列车。

第四是富血小板血浆(PRP)。PRP在骨科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在治疗雄激素脱发方面也有很好的询证基础。PRP理论在处理好些美容皮肤科问题上有相当的科学合理性,如果认真开发,有发展成美容皮肤科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的潜能。可惜的是,PRP的商机引来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医学和非医学贩子,打着“再生医学”的荒唐旗号,乱刀割取PRP的韭菜,导致很多正规医师避PRP若浼,使PRP登不上大雅之堂,在多数先进国也未获准在皮肤科使用。我们期待有个像Voorhees教授(见上年)或Pinnell教授(见上年)的,用严谨的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探讨PRP在皮肤科的使用,并把结果发表在主流同行评审皮肤科杂志,推动PRP成为美容皮肤科的正规治疗手段。

当下国内盛行的几个医美项目,只是美容皮肤科一个很小的部分。从事美容皮肤科的医师,应该站在上述先驱的肩膀上,拓展美容皮肤科的无限广阔前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ekd.com/wadwh/118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