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里面的白斑,哪种没啥事,哪种要警惕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哪种没啥事,哪种要警惕?一

最常见的颊黏膜白色水肿

这是最常见的孩子们口腔颊黏膜的白色变化,表现就是双侧灰白色半透明黏膜,如下图所示,感觉就是一层淡淡的膜。图片来源见水印这种称为白色水肿(Leukoedema),因为其原因是颊黏膜上皮细胞内液体积聚导致的。不过,这个问题对孩子一点影响都没有,不用管。二

咬或者摩擦导致的角化

在颊黏膜上的白色斑块,通常是因为牙齿咬到粘膜导致的,所以通常位于牙齿咬合面的附近,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见水印这种白斑不会导致孩子疼痛,因为咬的不厉害,没有形成溃疡,只是黏膜的损伤,通常表现为增厚性浸渍斑块,上面有些白色碎片可以除去。以上这种咬在颊粘膜上的,称为咬颊症(Morsicatiobuccarum或者cheekchewing),也有咬在嘴唇上的或者舌头上的,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见水印咬到嘴唇上的叫做morsicatiolabiorum,咬到舌头上的叫做morsicatiolinguarum,其实原理都一样。除了牙齿咬之外,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导致粘膜被摩擦,形成白色斑片样病变,称为摩擦性角化,比如牙齿位置不佳总是摩擦唇或者颊粘膜,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见水印这种摩擦导致的,其实和牙齿咬导致的,本质上没啥区别,也不会导致孩子嘴巴不舒服(如果摩擦出来溃疡就会疼),也不会因为长期的摩擦导致癌变等问题,大可放心。如果想避免持续存在这个问题,可以齿科就诊,避免该位置黏膜总是被摩擦到。三

鹅口疮

对于鹅口疮,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就是下面图片中的样子,一个一个的白色斑片,斑片之间有正常的粘膜,给人的感觉就是发霉长毛了似的,这种是非常好判断的。图片来源见水印但是有些类型的鹅口疮是在颊黏膜上,如下图所示,就不太好判断了,但是细看也能看到还是有些发霉的感觉,并且之间的皮肤也有正常的,不是连在一起的白片。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其实家长们也不用觉得这种不好区分,因为对于儿童,这样类型的鹅口疮比较少,基本遇不到。四

口腔毛状白斑

口腔毛状白斑(Oralhairyleukoplakia),是位于舌侧缘、腭或颊黏膜的白色片状斑块,无法从黏附的表面擦除,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见水印

这些病变通常见于EB病毒感染后,并且多在有免疫缺陷的患者中或者因为哮喘等问题需要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中。

即使出现了这个问题,大家也不用担心,虽然EB病毒和鼻咽癌等相关,但是口腔出现这样的白斑不是癌或者癌前病变,同时这个也不需要治疗,等其自行恢复就好。以上都是没问题的,或者啥大问题的表现,下面开始给大家看看严重的表现,必须早诊断治疗的。五

一些白斑是癌前病变

口腔白斑(Leukoplakia),就是口腔黏膜的白色斑片,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可能会发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大约6%-18%会癌变[3]。图片来源见水印这种白斑和牙齿咬的,或者是摩擦导致的差不多,那怎么区别呢?通过位置判断吧,可以再回去看看第2条,再鉴别下吧。另外这些多在成年,抽烟患者中出现,如果读者有抽烟的,口腔有这种表现,就尽早检查吧。口腔增生性疣状白斑(oralproliferativeverrucousleukoplakia),这是恶变率非常高的一种白斑,但是其发病率非常低,表现是疣状、多发、生长缓慢的白色白斑,如下图所示。图片来源见水印如果真的看到口腔里有这样的变化,尤其是老年女性,需要尽早检查。另外还有一些口腔白色病变,表现为纤维化或者苔藓化,如下图所示,或者因为这些白斑出现烧灼感、疼痛、溃疡等问题,或者出现张口受限等问题,都提示稍严重表现,可能和口腔癌有关,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ekd.com/wazlyy/116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