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角化病
来源:高医临床与病理
日光角化病是由阳光损害导致的一种皮肤的表皮内瘤,形态学特征为表皮细胞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发病与累积性和间断性阳光暴漏有关,常累及面部、耳、秃头头皮、手背、前臂、颈侧部等阳光暴漏部位。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多发、持续性、无症状的红斑。呈红色、灰褐色、黄褐色。发生于手背及前臂者,可呈角化过度,甚至产生皮角。
病理改变
1.角化异常表现为角化不全,常累及正常毛孔与汗孔之间的表皮,有时病变累及至毛囊漏斗部和峡部,少数沿汗腺导管扩散。
2.表皮异型性表现为表皮细胞成熟紊乱及细胞的非典型性,细胞核增大、深染、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3.真皮改变可见日光性弹性纤维变性,血管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根据病变特点,可分为肥厚型、萎缩型、鲍温病样型、棘层松懈型、色素型及苔藓样型六种类型。
1.肥厚型明显的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上皮角延长。
2.萎缩型表皮棘层萎缩,可见角化不全、细胞非典型性及表皮基底层出芽。
3.鲍温样型难于鲍温病区别,有人认为两者相同,也有人强调不同于鲍温病,缺乏全层非典型性、毛囊不受累,仅汗孔受累。
4.棘层松懈性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棘层松懈、角化不良及上皮细胞的非典型性。
5.色素型表现为非典型性上皮细胞及真皮噬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增加。
6.苔藓样型上皮细胞的非典型性及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
预后
日光角化病是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及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据报道,未治疗者发展为浸润性鳞癌的概率为8%-20%。
参考文献:1.《病理学高级教程》,-.
2.《皮肤性病病理诊断》,-.
3.《WHO肿瘤分类皮肤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26-28.
优秀病例,精彩点评,交流讨论
尽在病理沙龙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