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病毒rdquo引起的皮

北京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热疮(单纯疱疹)是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中医认为:本病系体内蕴热,外感时邪,热毒相结,阻于肺胃,上蒸于头面,或下注于二阴而致。后期正虚毒恋,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遇发热、受凉、经期或过度劳累等情况,正气进一步受损,则伏邪循经而发所致。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有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型和HSV-2型,病毒经皮肤黏膜破损处进入机体,形成初发感染,也可潜伏于局部感觉神经节,在某些诱因下如:发热、日晒、月经来潮、肠胃功能障碍等因素下,可被激活,形成疱疹复发。

其临床特点是皮损初起为红斑、灼热而痒:

1、发于眼部者,常有刺痒疼痛,怕冷、发热等风热毒盛的症状;

2、发于口角唇缘或口腔黏膜者,可引起颌下或颈部臖核肿痛;

3、发于外阴者,水疱易糜烂染毒,可伴有发热,便干、溲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等湿热下注症状;

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常有咽干、口渴、舌红、脉数等阴虚内热的症状,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内含透明浆液,破裂后露出糜烂面,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留有轻微色素沉着;

病程约14天,一般无全身症状,但易于复发。宋代《圣济总录》中说:“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故特谓之热疮”。其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口角一边发病常为饮食过度,致使胃中宿食阻滞上蒸所致。

1、对脾胃宿食引起的消化不良的,可口服大山楂丸、消食片、保和丸等消食之类药物;

2、中药黄连适量、研磨调膏外用,或用龙胆草20克,水煎外洗治疗。

3、皮损面积大的,克口服西药消炎及抗病毒药或口服龙胆泻肝丸。

1、风热湿毒型

疱疹多见于颜面部或口唇侧,群集小水泡,灼热刺痒;可伴有轻度周身不适,发热、咽痛、怕风伴倦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2、肠胃集热型

疱疹多见于面部口周,伴有口臭、纳差、脘腹不适,大便干,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通腑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土茯苓金银花汤加减

3、湿热下注型

疱疹发于外阴,灼热痒痛,水疱易破糜烂;可伴有大便干,小便赤、频、痛;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4、热毒内蕴证

疱疹糜烂,流液腥臭,伴发热,头痛,心烦口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5、阴虚内热证

疱疹间歇发作,反复不愈;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味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用三棱针或一次性5号注射器针头浅刺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以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为主。水疱初期可用二味拔毒散调涂;

3、水疱破溃,以糜烂渗出偏重者,可用马齿苋水外洗或湿敷。

4、皮损以结痂为主者,可用青黛膏、黄连膏等外涂。

其他疗法:

1、局部外用3%阿昔洛韦水剂或乳剂,或喷昔洛韦膏等;

2、病情严重可口服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连续七天;

3、重症者可静脉注射阿昔洛韦。经常复发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阿昔洛韦也可以试用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等。

1、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煿、肥甘厚味之品。

2、多饮水,多吃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切忌洗烫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4、患阴部疮疹的产妇,剖宫产可预防新生儿感染;

5、患有特应性皮炎或其它皮肤病,暂时与本病患者隔离,以防疱疹性湿疹的发展。

6、忌用含有皮质类激素软膏外涂,以防病情加重,如肤轻松,皮炎平之类。因为他们可以抑制血清干扰素,外用无用反而有害。

作者:李应涛

审稿:何英

医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oekd.com/wadwh/117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